尿糖(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可能是糖尿病、肾脏疾病、内分泌紊乱或应激状态的信号,需结合血糖检测进一步排查病因。
-
糖尿病:长期高血糖超过肾糖阈(约8.9-10.0mmol/L)时,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常伴随“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但确诊需血糖检测(空腹≥7.0mmol/L或餐后2小时≥11.1mmol/L),不可仅凭尿糖判断。
-
肾脏疾病:肾小管功能异常(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或遗传性肾糖阈降低时,血糖正常也可能出现尿糖,称为“肾性糖尿”。妊娠期因生理性肾糖阈下降也可能短暂出现。
-
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等激素紊乱疾病,会干扰血糖调节,导致血糖升高并引发尿糖。
-
应激或药物影响:急性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状态,或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药物,可能引起暂时性高血糖和尿糖。
-
其他原因:大量摄入高糖食物、剧烈运动后的一过性尿糖,或尿液检测受维生素C等物质干扰导致的假阳性。
提示:尿糖阳性是健康预警信号,但并非疾病确诊依据。建议结合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肾功能检查,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保持规律饮食、适度运动和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