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瓣膜脱垂并非正常生理现象,而是由后天心脏病变(如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引发的多瓣膜功能障碍,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观察或手术干预。
-
定义与病因
联合瓣膜脱垂指两个及以上心脏瓣膜(常见二尖瓣与主动脉瓣)因结构异常无法正常闭合,导致血液反流或循环障碍。主要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占比最高),其次为高血压、感染性心内膜炎等慢性损伤,与先天遗传关联较小。 -
临床表现
轻症可能无症状,但典型表现包括劳力性心悸、气促、心绞痛,听诊可闻杂音。若脱垂严重,可能引发左心功能不全,甚至全心衰竭,需紧急手术(如瓣膜置换)。 -
诊断与治疗
通过心脏超声、心电图等确诊。治疗分两类:- 保守观察:轻度脱垂且心功能正常者,定期复查即可;
- 手术干预:中重度脱垂伴明显反流或心衰者需瓣膜修复/置换,术后需长期抗凝。
-
预防与日常管理
控制风湿热、高血压等基础病是关键,同时避免过度劳累、感染。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可延缓病情进展。
提示:若出现不明原因胸闷或心悸,应及时就医排查,避免延误重症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