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血糖过低并非单一疾病,而是餐后特定时段血糖异常降低引发的一组症候群,常由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 2 型糖尿病、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特发性低血糖等导致。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 胃大部切除术后低血糖:胃大部切除后,胃排空速度大幅加快,进食后葡萄糖迅速涌入肠道并被吸收,致使血糖短时间内急剧升高。这会过度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进而引发低血糖,多发生在餐后 2-3 小时。
- 早期 2 型糖尿病反应性低血糖:在糖尿病早期或糖耐量受损阶段,患者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模式出现异常,早期分泌反应迟缓,胰岛素延迟分泌。进食后,血糖先升高,一段时间后,当血糖开始下降时,胰岛素却大量分泌,最终导致餐后 4-5 小时出现低血糖症状。
-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在婴幼儿时期发病。患者摄入果糖 20-30 分钟后,便会出现严重低血糖症状,这是由于身体对果糖代谢存在缺陷,引发了低血糖反应。
- 特发性低血糖:常见于 20-40 岁女性,常因精神刺激,如情绪紧张、焦虑等诱发。本质上是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致使迷走神经兴奋性过强,促使胰岛素过度分泌,进而导致餐后 2-3 小时出现低血糖,属于非器质性疾病。
若频繁出现餐后血糖过低的情况,务必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病因,并接受针对性治疗。日常饮食可采取低糖、高蛋白、高脂肪膳食,少食多餐,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