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皮肤灼烧处理
-
立即降温
迅速脱离热源,用冷水冲洗或冷敷(冰块包裹毛巾)患处15-30分钟,降低皮肤温度,减轻损伤。
注意:避免使用过冷或过热的水,防止加重不适。 -
清洁与保护创面
- 若皮肤破损,用碘伏消毒后避免摩擦,可涂抹抗菌药膏(如红霉素软膏)或湿润烧伤膏,用无菌纱布包扎。
- 若接触刺激性物质(如辣椒),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干净。
-
药物与就医
- 症状较重(红肿、水疱、渗出)需就医,医生可能开具烧伤膏或抗病毒药物。
- 全身症状(头晕、发热)需及时就诊。
二、体内热毒调理
-
中医方剂
- 补中益气汤:适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导致的胃热熏胸,可补益胃气、升发脾阳。
- 大黄黄连泻心汤:针对上焦火盛(如心烦、口舌生疮、牙龈出血),清泻心胃之火。
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避免自行服用。
-
日常调理
- 饮食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 选择温和护肤品,减少皮肤刺激。
三、注意事项
- 避免刺激:灼烧后皮肤敏感,需暂停使用化妆品,穿宽松棉质衣物。
- 及时就医:若灼烧面积大、深度深或伴随全身症状,需立即送医。
提示:以上方法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严重情况务必优先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