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质血症是指由于肾功能下降,导致血液中的氮质产物如尿素氮、肌酐等潴留而引起的临床疾病。它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乏力、尿量减少及尿色加深等症状。
病因
氮质血症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 肾前性:如心力衰竭、休克等导致肾灌流不足。
- 肾性:包括急性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等。
- 肾后性:如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输尿管狭窄等引起的尿路梗阻。
症状
氮质血症的症状包括:
- 全身浮肿:早晨起床后眼皮或脸部水肿,午后多消退,劳累后加重。
- 消化道症状: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腹胀等。
- 高血压:可能出现一时性高血压。
- 蛋白尿:大量蛋白尿是诊断氮质血症的重要条件。
- 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下降。
- 高脂血症:血中甘油三酯明显增高。
- 小便变化:尿泡沫多、尿色异常、尿量过多或过少、夜尿等。
- 其他症状:腰痛等。
检查
氮质血症的检查主要包括:
- 尿常规:检查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
- 尿培养:检查尿液中的细菌。
- 肾功能检查:检查尿素氮、肌酐等指标。
- X线造影:检查肾脏形态和功能。
- B超检查:检查肾脏大小、形态和内部结构。
- CT检查:用于区分X线无法分辨的软组织间微小差别。
治疗
氮质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
- 针对病因治疗:如治疗心力衰竭、纠正休克等。
- 对症治疗:如使用利尿剂、降压药等。
- 饮食管理:低蛋白饮食,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减少非必需氨基酸摄入。
- 补充水、盐: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低钠血症。
- 补钙、补钾:根据需要补充钙和钾。
- 透析或肾移植: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透析或肾移植。
预防
氮质血症的预防主要包括:
- 积极纠正脱水、失血:防止肾灌注不足。
-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 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
- 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和治疗肾脏疾病。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氮质血症,保护肾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