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工艺的四大流程是水处理领域的基础框架,不同场景下具体工艺组合可能有所差异,但核心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一、混凝与絮凝
-
混凝 :向原水中加入混凝剂(如聚合氯化铝、硫酸铝等),通过药剂与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发生反应,形成易于沉淀的大颗粒絮凝体(俗称“矾花”)。
-
絮凝 :通过水力搅拌或机械搅拌加速药剂与物质的混合反应,促进絮凝体形成。
二、沉淀与过滤
-
沉淀 :将混凝后的混合液引入沉淀池或澄清池,利用重力作用使大颗粒絮凝体下沉至底部排出,从而去除大部分悬浮物。
-
过滤 :通过滤料(如石英砂、彗星式纤维滤料等)截留细小杂质,进一步降低水的浑浊度。部分工艺中,混凝沉淀后的水可直接进入过滤阶段。
三、消毒
-
物理消毒 :采用紫外线、氯气、臭氧等物理方法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
化学消毒 :使用氯制剂(如次氯酸钠)或二氧化氯等化学物质进行消毒。
四、深度处理(可选)
针对高水质要求,可能需要进行以下深度处理:
-
反渗透 :通过半透膜去除溶解盐类、重金属等微量污染物。
-
离子交换 :回收贵金属或去除放射性物质。
-
生物处理 :利用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池等微生物技术降解有机物、氮磷等难降解物质。
补充说明
-
预处理 :包括格栅、初沉池等,用于去除大颗粒杂质和悬浮物,减轻后续处理负荷。
-
后处理 :如活性炭吸附去除余氯、异味,或加氯稳定水质。
不同场景下,工艺流程可能有所调整。例如:
-
自来水厂 :通常包含混凝→沉淀→过滤→消毒→配水净化完整流程。
-
污水处理厂 :可能增加缺氧反应池、生物处理单元等,处理工业废水或高浓度有机污水。
以上流程需根据水质目标、水量规模及经济成本综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