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法
残疾人证挂靠公司是违法行为,具体分析如下:
一、法律层面的违法性
- 违反《残疾人就业条例》
该条例规定用人单位需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比例需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挂靠行为属于虚假用工,既未实际雇佣残疾人,也未提供劳动岗位,直接违反了就业保障要求。
- 涉嫌偷税漏税
企业通过挂靠残疾人证可减免残保金等税费,但实际未安排残疾人就业,属于偷逃税款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能面临罚款、补缴税款及滞纳金,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刑事责任。
- 劳动合同无效
若企业仅缴纳社保而不发放工资,劳动合同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残疾人可要求解除合同,并追讨未发工资及社保差额。
二、对残疾人的影响
- 权益受损
挂靠者无法获得应有的劳动报酬,仅能拿到微薄的生活费,远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甚至无法维持基本生活。
- 社会保障风险
由于未实际就业,残疾人可能无法享受政府补贴(如低保、医疗救助等),且个人信用记录可能因虚假用工被纳入不良记录。
- 就业机会挤压
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可能减少对残疾人的真实招聘,进一步挤压其就业空间。
三、社会危害性
- 资源分配不公
挂靠行为导致非残障人士获取本应属于残障群体的政策优惠,加剧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平。
- 道德风险
伴随虚假用工的,还可能滋生黑中介等非法机构,形成灰色产业链,危害社会秩序。
四、建议与救济途径
-
拒绝参与挂靠 :残疾人应通过正规渠道申请就业援助或政府补贴,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被利用。
-
维权渠道 :若遭遇虚假用工,可向残联、劳动监察部门或法院提起诉讼,追讨工资及赔偿损失。
-
政策倡导 :建议加强政策监管,严查企业挂靠行为,保障残疾人权益。
残疾人证挂靠不仅违法,还可能对残疾人自身造成长期伤害,需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