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俗称“迷症”,在神经学上是一种睡眠障碍。它通常发生在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的第3-4期深睡阶段,此阶段一般集中在睡眠的前半夜。患者会在睡眠中突然起身进行各种活动,如行走、说话等,之后又能自行回到床上继续睡眠,且醒后对夜间的活动毫无记忆。
梦游的特点
-
与梦境无关:梦游并不发生在梦中,而是在深度睡眠阶段进行,与产生梦境的快速眼动期(REM)不同。
-
行为复杂:梦游者可以完成复杂的行为,如开门、上街、拿取物品等,而不会碰撞受伤。
-
意识不清:梦游时大脑处于一种分裂状态,与运动、空间感知相关的区域处于清醒状态,但与意识、认知相关的区域仍在休息,因此梦游者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意识。
梦游的原因
-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梦游具有遗传性,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有梦游史,子女发生梦游的概率会显著增加。
-
发育因素:儿童期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和大脑皮质的发育延迟可能导致梦游的发生。
-
心理因素:日常生活规律紊乱、环境压力大、焦虑不安及恐惧情绪等心理社会因素也可能诱发梦游。
-
其他因素: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睡前服用安眠药物、慢性偏头痛以及某些用于精神疾病的药物等也可能导致梦游的发生。
梦游的预防和治疗
-
预防措施: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高度紧张;注意控制睡眠环境,睡前关好门窗并收藏好危险物品;避免饮酒和服用可能影响睡眠的药物。
-
治疗方法:对于频繁发生梦游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镇静剂或进行心理治疗。家人和朋友也应了解梦游的基本知识,以便在患者梦游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