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是各种慢性肾脏病持续进展至后期的共同结局,通常难以快速恢复,需要综合治疗来延缓疾病进展、改善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 饮食调整
- 低蛋白饮食:减少蛋白质摄入,可减轻肾脏负担。成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 0.6 - 0.8 克 / 公斤体重,选择优质动物蛋白,如牛奶、鸡蛋、瘦肉、鱼肉等,避免食用过多植物蛋白,如豆类、坚果等。
- 低盐饮食:有水肿、高血压的患者应限制盐的摄入,每天不超过 3 - 5 克,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
- 其他:适量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热量高而蛋白相对低的食物,如土豆、白薯、山药等。贫血者可适当补充富含叶酸及铁的食物,如动物血、内脏以及深绿色蔬菜等。
- 药物治疗
- 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加速肾功能恶化的重要因素,常用降压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 Ⅱ 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等。
- 降低尿蛋白:使用 ACEI、ARB、糖皮质激素等药物降低尿蛋白,有助于延缓肾功能恶化。
- 纠正贫血: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出现贫血,可使用红细胞生成素、铁剂、叶酸等药物进行治疗。
- 控制感染:患者容易并发感染,应根据感染的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 调节钙磷代谢:使用钙剂、维生素 D、磷结合剂等药物,纠正钙磷代谢紊乱,预防肾性骨病。
- 透析治疗:当慢性肾衰竭发展到终末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要进行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透析可以替代肾脏的部分功能,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 肾移植:对于合适的患者,肾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恢复肾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肾移植需要合适的供体,且术后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止排斥反应。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复查肾功能、血常规、电解质等指标,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