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低通常指体循环动脉血压低于正常水平,一般认为,当动脉收缩压低于 90mmHg,舒张压低于 60mmHg 时可称为低血压或低血压状态。血压低可由生理性因素,如生理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等导致;也可能是由病理性因素,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主动脉瓣严重狭窄、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造成。
生理性因素:生理性低血压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体型瘦弱有一定关联,常在体检时偶然发现。体位性低血压主要是从卧位转为站立位后,血压出现小范围降低。妇女孕期时,因需大量血液供应给胎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血压可能轻度下降。进餐后,大量血液分配到胃肠道帮助消化,使心脑血管供血减少,会引起血压低。情绪激动、缺水等因素也可能引发血压低。
病理性因素:常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主动脉瓣严重狭窄、充血性心力衰竭、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恶性肿瘤等疾病。应用镇静、催眠类药物、扩张血管药物后,可能导致血液流动时血管侧壁压力降低,引起血压低症状。
如果发现血压低,且伴有头晕、眼黑、四肢发软、出冷汗、心慌胸闷、少尿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