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状红斑是一种界限清晰的圆形或不规则皮肤损害,边缘隆起、中央萎缩并覆有黏着性鳞屑,常见于面部、头皮等日光暴露部位,可能伴随脱发或黏膜糜烂,多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相关。
-
典型皮损特征
皮损呈红色圆形或盘状,边缘高于中心,表面覆盖灰白色鳞屑,剥离后可见毛囊角质栓。中央区域常萎缩并伴毛细血管扩张,愈合后可能遗留色素沉着或瘢痕。 -
好发部位与扩展表现
多发于鼻背、面颊、耳廓、手背等暴露区域,头皮受累可导致永久性脱发。部分患者口腔或舌部出现灰白色糜烂斑,周围绕紫红色晕。 -
伴随症状与全身关联
少数患者伴低热、关节痛、乏力等全身症状,提示可能进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紫外线照射会加重皮损,需严格防晒。 -
病程与并发症
早期为红色丘疹,逐渐扩大成盘状,慢性反复发作可能导致皮肤永久性萎缩或色素脱失。黏膜损害易误诊为扁平苔藓,需病理活检鉴别。
若发现疑似盘状红斑,应尽早就诊皮肤科或风湿免疫科,明确病因并干预,避免不可逆损伤。日常需避免日晒、规律随访,以控制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