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状红斑狼疮(Discoid Lupus Erythematosus, DLE)是一种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其发病原因复杂多样。以下是对其主要发病原因的详细阐述:
-
遗传因素:遗传在DLE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患病率在不同种族中有差异。家系调查显示,患者一二级亲属中约10%~20%可有同类疾病的发生。单卵双生的发病一致率远高于双卵双胎,表明遗传因素具有显著影响。
-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诱发DLE症状或引起狼疮样综合征。前者如保太松、金制剂等;后者如盐酸肼酞嗪(肼苯哒嗪)、普鲁卡因酰胺、氯丙嗪、苯妥因钠和异烟肼等。
-
感染因素:有人认为DLE的发病与某些病毒(特别是慢病毒)感染有关。从患者肾小球内皮细胞浆、血管内皮细胞、皮损中可发现类似包涵体的物质,且患者血清对病毒滴度增高,尤其是对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Ⅱ型、EB病毒、风疹病毒和黏病毒等。
-
物理因素:紫外线能诱发皮损或使原有皮损加剧,少数病例还可诱发或加重系统性病变。寒冷、强烈电光照射亦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
内分泌因素:鉴于本病女性显著多于男性,且多在生育期发病,故认为雌激素与本病发生有关。口服避孕药可诱发狼疮样综合征。
-
免疫异常:一个具有DLE遗传素质的人,在上述各种诱因的作用下,机体的免疫稳定机能紊乱,导致免疫系统调节缺陷,发生抑制性T细胞丧失,使大量自身抗体形成而致病。
盘状红斑狼疮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药物、感染、物理因素、内分泌以及免疫异常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DLE的发生和发展。对于患者而言,了解这些发病原因有助于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