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亮点:关节肿痛在缓解期或病情稳定后,可通过一些低强度运动来改善,如游泳、瑜伽、散步等,能保持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时要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关节负担,运动前后做好热身与拉伸。
在关节肿痛的缓解期或病情稳定阶段,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状况。以下为您介绍几种合适的运动:
- 游泳:这是极为理想的低冲击运动。在水中,身体重量被浮力分担,极大减轻了关节所承受的压力,特别是对膝关节等负重关节而言。游泳能够全面锻炼心肺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身体耐力。像自由泳、蛙泳等常见泳姿,都能让关节在轻松的状态下得到适度活动,帮助维持关节的灵活性。
- 瑜伽:瑜伽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力训练。通过特定的体式练习,如猫牛式、下犬式、树式等,可温和地伸展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缓解肌肉紧张,进而减轻关节压力。不过,练习时务必避免过度弯曲、扭曲关节,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对于关节肿痛患者,可选择难度较低、动作舒缓的瑜伽课程,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练习。
- 散步:作为简单且有效的运动方式,散步几乎适合所有关节肿痛患者。在平坦或草地等柔软地面行走,能减少对关节的冲击力。散步过程中,身体的肌肉得到锻炼,心肺功能也能逐步提升。建议保持适中的步行速度,每天坚持一定的时间和距离,如每次散步 30 分钟左右,可分多次进行。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增强,再适当增加步行的强度。
- 骑自行车:无论是户外骑行还是使用室内健身自行车,都是不错的选择。骑车时,关节处于较为舒适的屈伸运动状态,受力均匀且较小,能有效锻炼下肢肌肉力量,增强关节稳定性。调整好自行车的座椅高度,使其适合自身身高,可进一步提升骑行的舒适度,减少对关节的不良影响。开始骑行时,速度不宜过快,骑行时间也不宜过长,之后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骑行强度和时间。
- 关节活动度练习:针对具体肿痛关节,可进行有针对性的活动度练习。比如腕关节,可通过缓慢的屈伸、旋转动作,增加其活动范围;膝关节可进行屈伸练习,坐在椅子上,双腿伸直,然后慢慢抬起小腿,再放下,重复进行。此类练习有助于减轻关节僵硬感,促进关节液的循环,为关节软骨提供充足营养,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缓慢,避免用力过猛。
- 力量训练(需谨慎):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的力量训练能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更好地保护关节。可借助弹力带、轻量级哑铃等工具进行简单训练,如利用弹力带进行腿部的外展、内收练习,使用哑铃进行手臂的屈伸练习等。不过,力量训练的强度和重量务必严格控制,应从极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且需密切关注关节的反应,一旦出现不适,立即停止。
关节肿痛患者运动时需格外注意,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根据自身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控制运动强度与时间。运动前充分热身,如进行 5 - 10 分钟的关节活动和慢走;运动后做好拉伸放松,帮助缓解肌肉疲劳。若运动过程中关节疼痛加剧或出现其他不适,应即刻停止运动,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