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处理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关键在于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具体措施如下:
- 健康教育:患者需要了解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疾病的成因、症状、危害以及治疗方法等。这有助于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主动地参与疾病管理。比如明白控制好血糖对预防如糖尿病肾病、眼病等并发症的重要性。
- 自我监测血糖:借助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患者可随时监测血糖水平。1 型糖尿病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需监测 4 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 8 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 3:00) ,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 7.2 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 10mmol/L,HbA1c 小于 7%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率可适当降低。
- 饮食治疗:这是各类糖尿病治疗的基础。要依据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量和病情等确定总热量。一般而言,碳水化合物占饮食总热量的 55% - 65%,蛋白质占 12% - 15%,脂肪约占 25%,不超过 30%。像肥胖患者需严格限制总热量,每天不超 1500 千卡。
- 运动治疗:增加体力活动能提升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运动强度和时长依患者总体健康状况而定,形式多样,如散步、跑步、游泳、打太极拳等。
- 药物治疗:
- 口服药物:磺脲类药物适用于有一定胰岛功能的 2 型糖尿病患者;双胍类降糖药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利用,适用于肥胖型 2 型糖尿病患者;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 型和 2 型糖尿病均可使用;胰岛素增敏剂可增强胰岛素作用;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能快速促胰岛素分泌。但各类药物都有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 胰岛素治疗:1 型糖尿病需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 2 - 3 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 3 - 4 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2 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可先采用联合治疗,无效后改为每天注射 2 次胰岛素 。
糖尿病的处理需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患者应积极配合治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效控制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