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区近年来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呈现如下:
一、生态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
-
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强化
作为首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地,门头沟区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556.3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93.9%,植被覆盖指数上升0.18%。
-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
PM2.5平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76.5%,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
-
永定河、斋堂水库等水环境质量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生态服务价值达357亿元/平方米。
-
-
生态修复项目推进
已完成河道水毁修复等9项工程,推进山区困难地造林22项,恢复重建生态林3000亩,有效提升区域生态韧性。
二、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
-
历史文化资源挖掘
北京七宗“最”之一:
-
生态立区 :拥有全国海拔最高民宿——百花山社,提供高山会客厅、咖啡馆等微度假设施。
-
文化兴区 :保留大量明清风格老建筑,如邮局、古宅等,形成独特山村文化景观。
-
科技强区 :设立科技园区,推动生态科技与旅游融合。
-
-
特色体验场景打造
通过“花经济”主题活动,将月季文化与消费场景结合,例如华远坊商圈举办月季大会,推动“赏花经济”与体验消费联动。
三、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
“2+10+N”改革体系
聚焦市场、法治、政务等十大维度,推出“京西法律智谷”“双承诺”等创新举措,实现企业注册“注册即服务”。
-
服务企业能力提升
-
清理市场准入隐性障碍,优化企业全流程服务,提升网办效率。
-
推出“惠企法律服务包”,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法律咨询。
-
四、基础设施与民生改善
-
交通与公共服务
区域交通网络完善,山区道路除雪、排水等基础设施升级,确保居民出行安全。
-
搬迁安置与社区重建
针对洪灾受损村庄(如沿河口村),实施整体异地安置,改善居住条件并防范地质灾害。
总结 :门头沟区以生态优先为根基,融合文化与科技,优化营商环境,正成为兼具自然禀赋与人文魅力的生态旅游胜地。未来将继续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