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45项基本因子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核心指标体系,涵盖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用于全面评估土壤健康与生态风险。具体构成如下:
一、物理特性(6项)
-
颗粒组成 :土壤中砂、粉土、黏土的比例,影响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
-
土壤结构 :团粒结构、孔隙度等,反映土壤物理性质。
-
水分保持能力 :通过土壤持水量、渗透性等指标评估。
-
通气性 :土壤孔隙结构对气体交换的影响。
二、化学特性(21项)
-
pH值 :土壤酸碱度,影响微生物活性和养分吸收。
-
有机质含量 :反映土壤肥力,与微生物分解作用密切相关。
-
氮、磷、钾等营养元素 :植物生长必需的主要元素。
-
钙、镁、铁、锰、锌、铜等微量元素 :参与植物生理过程。
-
盐碱度 :土壤中盐分含量,影响植物生长。
三、污染物指标(18项)
-
重金属 :砷、镉、铬(六价)、铜、铅、汞、镍等7项,具有高毒性、积累性和生物放大性。
-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四氯化碳、氯仿、苯、甲苯、二甲苯等27项,易挥发且毒性强。
-
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 :硝基苯、苯胺、2-氯酚等11项,具有持久性和生物毒性。
四、其他特殊因子(2项)
- 土壤本底含盐量 :库区等特殊区域需单独检测。
检测意义
-
环境风险评估 :用于判断土壤是否受污染及污染程度。
-
农业生产指导 :为精准施肥、土壤改良提供依据。
-
政策法规依据 :环评、土地规划等需参考检测结果。
适用场景
-
农田土壤 :重点检测污染物及营养元素,评估耕作环境。
-
工业污染区 :需关注重金属和VOCs等特征污染物。
-
生态敏感区 :如湿地、森林,侧重物理特性和污染物综合评估。
以上指标通过先进仪器(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进行精确测定,为土壤修复、资源利用提供科学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