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常规45项检测是综合评估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重要方法,涵盖多个维度指标。以下是主要检测项目及分类说明:
一、物理性质指标(15项)
-
土壤质地 :通过颗粒大小分布(如砂、壤、黏土比例)评估通气性、透水性和保水性。
-
土壤结构 :颗粒排列方式影响土壤孔隙度及养分保持能力。
-
土壤密度 :单位体积土壤质量,反映疏松程度。
-
孔隙度 :孔隙体积与总体积比,直接关联保水性和透气性。
-
容重 :土壤单位体积重量,体现紧实度。
-
阳离子交换容量 :衡量土壤保肥能力,反映可交换养分含量。
二、化学性质指标(15项)
-
pH值 :酸碱度,影响养分有效性及植物生长。
-
有机质含量 :动植物残体及腐殖质,是土壤肥力的核心指标。
-
养分含量 :包括氮(有机态/无机态)、磷、钾、钙、镁、硫、铁、硼、钼、锌、锰等。
-
氟化物 :过量时抑制植物生长,需控制含量。
-
有效磷/全磷 :可被植物吸收的磷素形态,反映速效性。
-
有效氮/全氮 :同理,含氨态氮、硝态氮等可利用形态。
-
电导率 :衡量土壤盐分含量,反映渗透压。
-
碳酸盐/碳酸氢根 :影响土壤酸碱度及养分有效性。
三、生物学性质指标(10项)
-
微生物数量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丰度,影响土壤分解有机质能力。
-
酶活性 :如脲酶、过氧化氢酶,反映微生物代谢活跃度。
-
菌落总数 :评估土壤微生物污染程度。
-
大肠菌群/致病菌 :检测土壤污染风险。
-
真菌孢子/霉菌 :指示土壤环境条件。
四、其他特殊指标(5项)
-
重金属含量 :砷、镉、汞等有害元素,需控制超标风险。
-
农药残留 :六六六、滴滴涕等有机农药的检测。
-
土壤类型 :如酸性土、碱性土、沙质土等分类。
检测意义
通过上述指标的综合分析,可确定土壤肥力等级、污染状况及改良方向,为精准施肥、土壤修复及环境质量评估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