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温管理与物理降温
- 药物退热:体温≥38.5℃时,可服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颗粒退烧,间隔4-6小时重复一次,每日不超过4次。
- 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颈部等大血管处,或泡温水澡促进散热。若体温<38.5℃,可饮用生姜红糖水或生姜水泡脚驱寒。
二、饮食调理
- 温补驱寒:选择生姜、葱白、羊肉、鸡肉等温热性食物,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风寒感冒可饮用姜糖苏叶饮、葱白七味饮等食疗方。
- 营养补充:多喝温水,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柑橘、猕猴桃)和易消化的粥类(如米粥、蔬菜汤),增强免疫力。
三、药物与中医调理
- 西药治疗:细菌感染可用阿莫西林等抗生素,病毒感染需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
- 中药方剂:
- 风寒感冒:麻黄汤、桂枝汤或荆防败毒散。
- 寒极生热:桂枝汤、附子理中丸温补阳气。
- 虚体感冒:党参、黄芪等补益药材调理。
四、生活习惯调整
- 保暖休息:避免冷风直吹,穿厚衣物保暖,保证充足睡眠。
- 适度运动:病情缓解后,可进行散步、瑜伽等轻度运动增强体质。
- 心理调节: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压力影响恢复。
五、注意事项
若发热持续不退、体温过高(>39℃)或伴随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用药前建议咨询医生,尤其慢性病患者及孕妇需谨慎。
通过以上综合调理,可有效缓解凛寒发热症状。具体用药和食疗需根据体质辨证使用,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