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干预
-
及时就医与规范治疗
- 孕前已确诊甲亢的孕妇需内分泌科评估病情,选择妊娠期适用药物(如丙硫氧嘧啶或甲巯咪唑),并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及胎儿发育情况。
- 妊娠期新发甲亢需鉴别是否为一过性甲状腺毒症(与HCG升高相关),若症状轻微可暂不治疗,严重时需药物干预。
-
药物选择与使用
- 首选药物:丙硫氧嘧啶(PTU),因胎盘通过率低且致畸风险较小,尤其孕早期优先使用。
- 二线药物:甲巯咪唑(MMI),适用于中晚期妊娠,但需注意其可能增加胎儿皮肤发育不全风险。
- 用药原则:小剂量起始,维持FT4接近正常上限,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血常规及肝功能。
-
特殊情况处理
- 若药物不耐受或疗效不佳,妊娠中期(4-6个月)可考虑甲状腺切除术,但需严格评估风险。
- 产后若需继续用药,建议哺乳期使用低剂量PTU(不超过450mg/d)或MMI(不超过20mg/d),并监测婴儿甲状腺功能。
二、日常调理
-
饮食管理
- 低碘饮食:避免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使用无碘盐。
- 营养补充:增加高热量、优质蛋白(瘦肉、鱼类)、维生素(新鲜蔬果)摄入,避免辛辣、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
生活与心理调节
-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
- 定期监测:孕早期每1-2周、中晚期每2-4周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
并发症预防
- 密切观察甲亢症状(如心悸、手抖、体重下降),警惕妊娠期高血压、早产等风险,及时就医。
总结
妊娠期甲亢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结合饮食控制与定期监测,以降低母儿并发症风险。若症状加重或出现异常,应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