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尿路结构和功能损害的调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导尿术的管理
- 间歇性导尿术:国际尿控协会推荐间歇性导尿术为协助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空膀胱最安全的首选措施。医护人员应评估患者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在相对安全的膀胱容量时进行间歇导尿。
- 导尿频率:根据患者自动排尿量和残余尿量调整导尿频率,如自动排尿100mL以上且残余尿<300mL时,可6h导尿1次。
二、预防泌尿系感染管理
- 导尿管选择:推荐使用亲水性涂层导管,男性选择10~12Fr导尿管,女性选择12~14Fr导尿管。
- 饮水计划:指导患者在间歇导尿期间严格执行饮水计划,每天饮水量控制在1500~2000mL,每次不超过400mL,入睡前3h尽量不饮水。
- 排尿日记:指导患者记录饮水时间、饮水量、排尿时间、排尿量、残余尿量及伴随症状。
- 会阴护理:保持会阴区皮肤清洁干燥,会阴护理每日1次;勤换内裤,穿棉质、透气的内裤。
三、改善排尿相关神经肌肉功能训练
- 行为技巧训练:包括定时排尿和延时排尿,以养成定时排尿习惯并逐渐增加排尿间隔时间。
- 排尿意识训练:在排尿前或间歇导尿前5min,让患者全身放松,想象排尿场景,并试图自己排尿。
- 反射性排尿训练:通过物理刺激(如叩击耻骨上膀胱区)诱发逼尿肌收缩和尿道括约肌松弛,产生排尿。
- 代偿性排尿训练:如Crede手法排尿和Valsalva排尿,通过增加腹压帮助排尿。
四、其他调养措施
- 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着凉,多喝水以促进尿液排出。
- 避免膀胱过度充盈:维持低压膀胱,预防尿路感染。
- 定期复查:及时到正规医院泌尿外科做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后由专科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通过以上调养措施,可以有效管理上尿路结构和功能损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