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医调理
-
中药治疗
- 益气活血化瘀:常用丹参、桃仁、红花等药物改善气血运行,缓解心悸、水肿。
- 温阳活血化瘀:适用于阳虚水泛型,方选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温肾阳、利水湿。
- 化痰活血化瘀:针对痰瘀互结,联用瓜蒌、半夏等化痰药与活血药,如水蛭、虫类。
- 经典方剂:如真武汤(附子、茯苓等)温阳利水,或膈下逐瘀汤(当归、川芎等)活血化瘀。
-
外治法
- 针灸/穴位贴敷:针刺内关、膻中等穴位,或外敷中药粉于膻中、心俞穴,促进气血流通。
- 食疗方:桃红丹参猪肚汤(桃仁、红花、丹参等)可活血养心,适合血瘀型患者。
二、西医调理
-
一般治疗
- 限制钠盐与液体:每日盐摄入<5克,避免水肿加重;少量多餐,减少心脏负荷。
- 药物控制:利尿剂(减轻水肿)、ACEI/ARB类药物(改善心功能)、β受体阻滞剂(调节心率)等。
-
运动康复
- 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力量训练:轻量哑铃或弹力带训练,增强肌肉力量,改善代谢。
三、生活管理
- 戒烟戒酒:避免刺激心脏,加重淤血。
- 监测体重:每日记录体重,若24小时增加>0.9kg提示液体潴留,需及时就医。
- 心理调节:保持心态平和,必要时进行心理疏导。
四、注意事项
- 避免自行用药:中药需辨证使用,如血瘀兼痰湿者不可单用活血药。
- 定期复查:监测心功能、电解质等指标,调整治疗方案。
淤血性心衰需综合中西医手段,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方案,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