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骨质疏松的调养需采取综合措施,重点包括均衡营养、科学补钙与维生素D、规律运动、防跌倒及必要时药物干预。 关键在于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并在医生指导下个性化调整治疗方案,以延缓骨量流失、降低骨折风险。
-
饮食调整
每日摄入800-1200mg钙,优先通过牛奶(300-400ml/日)、豆制品、深色蔬菜等富钙食物补充。同时控制盐分(≤5g/日),避免高盐饮食加速钙流失。适量补充优质蛋白(1.0-1.2g/kg/日),如鱼虾、瘦肉,但避免过量导致尿钙排出增加。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和碳酸饮料摄入。 -
维生素D与光照
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建议每日补充400-1200IU(老年人需更高剂量)。通过每日晒太阳15-30分钟(暴露手臂或背部)帮助合成维生素D,冬季可延长日照时间或通过鱼肝油、蛋黄等食物补充。 -
运动强化骨骼
负重运动(如慢跑、快走、太极)和肌力训练(哑铃、深蹲)可刺激骨形成,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老年人可结合平衡训练(单脚站立、八段锦)预防跌倒。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弯腰动作。 -
防跌倒措施
居家清除障碍物,安装扶手和防滑垫;穿合脚防滑鞋;必要时使用拐杖。视力缺陷者及时矫正,避免服用易致头晕的药物。 -
药物与中医辅助
确诊患者需遵医嘱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降钙素)。中医可辨证选用补肾益精类中成药(如仙灵骨葆胶囊)或针灸(肾俞、足三里等穴位)。
总结:调养需饮食、运动、药物多管齐下,定期监测骨密度,尤其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应早筛查早干预。若出现骨痛或反复抽筋,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