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有信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简称“居民养老”)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如下:
一、基本定义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由政府主导、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制度,旨在保障城乡居民年老后的基本生活。该制度于2014年由国务院主导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居保)建立,形成全国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
二、覆盖范围
-
参保对象 :年满16周岁及以上(不含在校学生)的城乡居民,无论户籍类型(城镇/农村)。
-
参保条件 :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群体。
三、缴费与待遇
-
缴费方式 :个人缴费、村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
-
待遇构成 :
-
基础养老金 :由政府补贴构成,保障基本生活。
-
个人账户养老金 :根据个人缴费和缴费年限确定。
-
-
领取条件 :年满60周岁且累计缴费满15年,未领取其他基本养老保障待遇。
四、与其他养老保险的区别
-
与职工养老保险 :覆盖城镇职工,实行“五险一金”制度,缴费基数与工资挂钩,待遇水平较高。
-
与商业养老保险 :由个人自愿购买,属于补充性保障,待遇水平取决于合同约定。
五、政策意义
该制度通过财政补贴和集体参与,降低老年生活风险,促进社会公平。政府补贴部分体现了“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特点。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是覆盖非从业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通过政府、集体和个人共同参与,保障老年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