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是一种由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3个月至3岁婴幼儿,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和流脑。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及前囟膨隆,部分患儿可能出现皮肤淤点或惊厥。该病起病急骤,但前期常伴随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死率3%-15%,易遗留耳聋、智力障碍等后遗症。
-
病因与高危人群
病原体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需“X”“V”因子生长,b型菌株毒力最强。婴幼儿因母体抗体消失而自身免疫未完善,1岁以下婴儿发病率最高,5岁以上儿童及成人罕见。 -
典型症状与诊断
初期类似感冒,随后出现脑膜刺激征(如布鲁津斯基征阳性)和颅内压增高表现。确诊依赖脑脊液培养或涂片,影像学检查可发现硬膜下积液或脑积水。 -
治疗与预后
需尽早静脉注射抗生素(如三代头孢),耐药时需调整方案。并发症包括脑脓肿、硬膜下积液,及时治疗可降低后遗症风险,但部分患儿仍可能遗留神经系统损伤。 -
预防措施
Hib疫苗是核心预防手段,纳入计划免疫可显著降低发病率。日常需注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者,加强婴幼儿营养与护理。
此病起病隐匿但进展迅速,家长发现婴幼儿持续发热伴神经系统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早期干预是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