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特征
- 发病特点
- 多发于10-15岁男孩,男女比例约1.5:1
- 好发于长骨(髂骨、股骨、肱骨等)及骨盆,占儿童原发恶性骨肿瘤第2位
- 典型症状
- 局部间歇性疼痛(活动后加剧)伴肿胀,可能伴发热、贫血、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
- 累及脊柱可出现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骨盆病变可触及盆腔肿块
治疗与预后
- 综合治疗:以化疗(VDC/IE交替方案)+放疗为主,必要时结合手术切除
- 敏感度:对放疗高度敏感,早期规范治疗治愈率可达60%-70%
- 转移风险:易早期转移至骨骼、内脏等,需定期复查
病因与诊断
- 可能与染色体易位(如EWS基因重排)、孕期环境暴露(辐射/化学物质)相关
- 诊断需结合X线/MRI影像学特征、病理活检及血常规(贫血、血沉增快)等
若发现儿童出现不明原因骨痛、肿块伴发热,建议尽早就诊骨科或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