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颅内肿瘤是发生于儿童脑部的肿瘤,是儿科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电离辐射、基因突变等有关。以下是关于小儿颅内肿瘤的一些具体信息:
-
症状表现
- 呕吐:约70%~85%的患儿有呕吐,常为喷射性,与饮食无关,呕吐后能立即进食,但随后又很快呕吐。
- 头痛:约70%~75%的患儿有头痛,可间歇性或持续性,随病程延长加重。婴幼儿不能主诉头痛,可表现为双手抱头、抓头或阵发哭闹不安。
- 视觉障碍:视力减退可因肿瘤直接压迫视传导通路引起视神经原发性萎缩,更多是因颅内压增高出现视盘水肿引起的继发性视神经萎缩。
- 头颅增大:多见于婴幼儿及较小的儿童,1岁以内的婴儿可见前囟膨隆及头皮静脉怒张。
- 颈部抵抗或强迫头位:小儿颅内肿瘤有此表现者多见,第三脑室肿瘤可呈膝胸卧位,后颅窝肿瘤则头向患侧偏斜。
- 发热:病程中有发热史是小儿脑瘤的特征表现,这与小儿脑瘤恶性者多及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有关。
-
检查方法
- 影像学检查:包括脑部CT、脑MRI、腰椎穿刺、头颅X线摄片、脑血管造影等。其中,脑部CT可以提供被检查部位的完整三维信息,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及范围;脑MRI检查较CT检查更为敏感,具有多方向切层、多参数成像的特点。
-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性质,是诊断的金标准。
-
治疗方法
- 手术治疗:原则是尽可能行肿瘤全切除;保证术后能缓解颅内高压;手术应解除或至少部分解除对重要神经结构的压迫;不能全切除的肿瘤,应尽量多切除以达到充分内减压为后期放、化疗创造条件;对脑脊液循环梗阻者,手术主要目的是解除梗阻,恢复循环通畅。
- 放射治疗:小儿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对放疗敏感。各种类型胶质细胞瘤对放疗也有一定效果,未能完全切除的肿瘤也应使用。对较良性的颅咽管瘤、星形细胞瘤的放疗早年存在争议,但近来也倾向于术后放疗能延缓肿瘤的复发。
- 化学治疗:原则上用于恶性肿瘤术后,与放疗协同进行,复发颅内恶性肿瘤也是化疗的指征。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顺铂、长春新碱、甲氨蝶啶等。
-
预后情况:小儿颅内肿瘤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肿瘤的类型、位置、大小、是否发生转移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等。一般来说,良性肿瘤的预后相对较好,而恶性肿瘤的预后则较差。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于提高预后至关重要。
小儿颅内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家长和社会给予高度关注。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早期的症状识别、及时的就医诊断以及综合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