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中毒是一种因误食或过量接触苍耳植物引发的毒性反应,主要症状包括口腔灼烧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时会出现昏迷或器官衰竭。其毒性来源于苍耳子中的氢醌类化合物,潜伏期短且症状发展迅速,儿童和宠物因好奇误食风险最高。
口腔与消化系统反应
中毒初期,口腔和咽喉部位会立即感到灼热、刺痛,伴随大量流涎。随后胃肠道剧烈反应,出现持续性呕吐、腹部绞痛,腹泻可能带血。这是由于毒素直接刺激黏膜并破坏消化道细胞导致。若摄入量超过5克(约10颗种子),症状会在30分钟内加剧,出现脱水性电解质紊乱。
神经与循环系统损伤
中毒中期毒素进入血液循环,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四肢麻木、视力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发生抽搐或意识模糊。部分患者血压骤降,心率失常,皮肤呈现青紫色,此时已存在多器官衰竭风险。儿童可能出现高热惊厥,宠物则表现为呼吸急促和运动失调。
急救与风险预警
发现误食后需立即催吐并饮用大量牛奶或蛋清保护胃黏膜,携带残留植物样本紧急就医。切忌自行服用泻药,避免加速毒素吸收。农村地区需重点防范儿童采摘野果,城市家庭应避免用苍耳作为装饰植物。春季发芽期和秋季结果期是中毒高发时段,野外活动需加强识别教育。
该中毒病程发展迅猛,6小时内未获专业救治死亡率可达30%。掌握早期症状识别与应急处理,能显著降低致残致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