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真菌病是一种由真菌感染胃黏膜引发的疾病,常见于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的人群,症状类似胃炎或胃溃疡,但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胃出血、穿孔甚至胃癌。以下是关键要点:
-
病因与高危因素
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通常无害寄生,但在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或免疫力下降时致病。高危因素包括:长期抗生素使用(破坏菌群平衡)、艾滋病/恶性肿瘤等免疫缺陷疾病、慢性胃病(如萎缩性胃炎)及不洁饮食。 -
典型症状
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隐痛或烧灼感)、恶心呕吐、腹胀及食欲减退。严重时可能出现呕血、黑便(胃出血)或剧烈腹痛(提示穿孔)。症状无特异性,易与普通胃病混淆,需结合检查确诊。 -
诊断难点与治疗
确诊依赖胃镜活检或手术标本,常规检查(如X线)难以区分。治疗以抗真菌药物(如两性霉素B、酮康唑)为主,辅以抑酸剂(奥美拉唑)、胃黏膜保护剂。若并发大出血或穿孔,需紧急手术或内镜下清创。 -
预防与日常管理
重点在于增强免疫力(如控制基础疾病)和避免滥用抗生素。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戒烟酒。高危人群出现胃部不适时应尽早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是关键,若忽视可能进展为胃坏死或癌变。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复查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