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发病机制
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 遗传因素:家族中存在克罗恩病患者时,患病风险增加。
- 感染因素:副结核分枝杆菌等病原体感染可能诱发炎症反应。
- 免疫异常:免疫系统对肠道菌群过度反应导致食管黏膜损伤,表现为肉芽肿性炎症。
2. 主要症状
- 食管局部症状:吞咽疼痛、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严重时可能出现呕血。
- 全身及肠道症状:约半数患者伴随腹痛、腹泻、体重下降等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口腔/咽部溃疡。
- 并发症:长期炎症可导致食管狭窄、瘘管形成,甚至营养不良性贫血。
3. 诊断方式
- 内镜检查:可见食管黏膜隆起性红斑、口疮样溃疡或线状溃疡,特征性表现为“鹅卵石样”外观。
- 影像学检查:X线钡剂造影可发现潜行性溃疡和食管壁增厚。
- 实验室检查:常显示轻中度贫血、血沉/C反应蛋白升高,抗酿酒酵母抗体可能呈阳性。
4. 治疗原则
- 药物治疗:轻中度患者首选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用于激素无效或需维持治疗者。
- 对症支持:包括营养支持治疗、质子泵抑制剂缓解胃酸反流,严重吞咽困难需手术切除病变食管。
该病需长期管理,早期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但可能伴随复发风险。若出现不明原因吞咽疼痛、体重骤减等症状,建议及时进行消化内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