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克罗恩病的定义
食管克罗恩病是一种胃肠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的全壁层肉芽肿性炎症,属于克罗恩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克罗恩病是一种可以影响整个消化道的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从口腔至肛门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病,但多见于回肠末端和邻近结肠。
病因
食管克罗恩病的病因迄今未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感染:过去有人认为本病可能由结核杆菌引起,现在多认为克罗恩病是由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但未证明任何病毒和本病的发病有关。
- 遗传:临床显示在同一家族成员中的发病率本病较高,在不同种族间的发病率有明显差别,提示其发生可能和遗传因素有关。但尚未发现遗传规律,可能与多基因或多因子控制的遗传有一定关系。
- 免疫反应:因本病主要病理改变是肉芽肿性炎症,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常见的组织学变化。目前有人认为克罗恩病的发病与免疫反应有关。
临床表现
食管克罗恩病的症状多由食管黏膜的溃疡引起,病人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轻重不一,甚至不出现症状。
- 全身症状:包括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营养不良、体重减轻、发热和寒战、腹泻、腹痛等。
- 局部症状:主要的局部表现为咽下困难和吞咽疼痛。咽下困难有时可进行性加重,疼痛则多位于胸骨后,常伴呕吐、消瘦等相关症状,甚至呕血。
检查
- 实验室检查:包括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清第Ⅷ凝血因子、血沉、C反应蛋白等。
- 其他辅助检查:包括X线检查(食管钡剂造影)和内镜检查。
诊断
对于有原因未明的吞咽疼痛、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恶心、呕吐、呕血症状的患者一般均应进行常规的食管X线检查和内镜检查(包括经内镜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
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皮质类固醇、氨基水杨酸、免疫抑制药等药物的应用和营养支持治疗。
- 药物治疗:包括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药(如硫唑嘌呤、巯嘌呤、甲氨蝶呤)和氨基水杨酸类制剂。
- 对症及支持治疗:包括抗分泌剂(如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药)和营养支持治疗。
预后
食管克罗恩病的预后因人而异,但总体来说,该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需要长期乃至终身治疗。患者应注意合理补充营养,避免肠道受损,并应及时就医,避免疾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