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肝炎是一种由于肝脏血流不足引发的急性肝损伤,常见症状包括突发性右上腹疼痛、全身乏力、黄疸、恶心呕吐及意识模糊,通常伴随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基础疾病。其核心在于肝细胞因缺氧迅速坏死,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肝功能衰竭,因此早期识别症状并就医至关重要。
-
典型症状与体感
患者常主诉右上腹持续性钝痛或压迫感,可能放射至肩背部,与肝脏肿胀牵拉包膜有关;同时出现明显乏力、食欲减退,严重时伴随皮肤和巩膜黄染(黄疸)。部分患者因代谢紊乱出现意识模糊、嗜睡等神经症状,尤其在老年群体中更为突出。 -
病因与高危诱因
缺血性肝炎多继发于低血压、心源性休克、严重脱水或大出血,导致肝脏血供骤减。慢性病患者如心力衰竭、肝硬化、糖尿病更易发病。手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药物(如血管收缩剂)使用不当也可能诱发。 -
诊断与鉴别要点
确诊需结合肝功能检查(转氨酶急剧升高至数千U/L)、凝血功能异常及影像学证据。超声或CT可显示肝脏血流异常,并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类似疾病。关键指标为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且与转氨酶水平呈正相关。 -
治疗与预后管理
首要措施是恢复肝脏血流灌注,如补液、升压药调整或手术干预基础病因。重症患者需在ICU进行血液净化或人工肝支持。多数患者经及时治疗2-3周肝功能逐渐恢复,但合并多器官衰竭者死亡率高达30%-50%。 -
预防与日常监测
高危人群应定期监测血压、心功能及血容量,避免剧烈腹泻或过度利尿导致的脱水。术后患者需优化镇痛方案以减少应激反应,慢性肝病患者应控制饮酒并规范用药,降低肝脏代谢负担。
缺血性肝炎的症状易与其他急腹症混淆,但其快速进展性特征要求患者及家属高度警惕。若出现持续腹痛合并血压骤降、尿量减少等休克前兆,务必立即急诊就医,争取黄金救治时间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