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性面偏侧萎缩症(Parry-Romberg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单侧面部组织(如脂肪、皮肤、骨骼)慢性进行性萎缩为特征,多发于青少年女性,常伴随皮肤色素异常、脱发及神经功能紊乱。
-
核心症状
患者通常表现为一侧面部皮下脂肪和结缔组织逐渐萎缩,导致面部轮廓不对称,皮肤变薄、干燥,可能出现色素沉着或脱失。部分病例伴随脱发、肌肉无力,甚至影响咀嚼和表情功能。严重时,萎缩可扩展至眼部、耳部或对侧肢体,引发眼球内陷、青光眼等并发症。 -
发病特点
该病多在10-20岁起病,女性发病率较高。初期症状隐匿,常从面颊或额头开始,呈条状萎缩带,与中线平行。少数患者以疼痛、感觉障碍或癫痫发作为首发表现。 -
病因与治疗
目前认为与交感神经功能障碍有关,但具体机制未明。治疗以对症为主,如整形手术修复面部畸形、药物缓解神经症状,早期干预可延缓病情进展。
若发现面部不对称或皮肤异常变化,建议尽早就诊神经内科或皮肤科,以明确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