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肝中毒是因过量食用鲨鱼、鳕鱼等鱼类或动物肝脏导致的维生素A过量中毒,主要表现为头痛、皮肤脱皮、肝区压痛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多器官损伤。其核心原因是鱼肝中高浓度维生素A及毒素(如痉挛毒、麻痹毒)的协同作用,潜伏期短至0.5小时,需立即停止摄入并就医催吐、洗胃。
-
病因与高危食物
鲨鱼、鳕鱼、马鲛鱼等肝脏维生素A含量极高,如鲨鱼肝维生素A达10450IU/g,仅47克即可中毒。北极熊、狗狼等动物肝脏同样危险,婴儿长期服用过量鱼肝油也可能中毒。 -
典型症状
消化系统(恶心、腹泻)、神经系统(头痛、嗜睡)、皮肤(潮红、脱皮)及眼部(视物模糊)症状最常见。婴儿可能出现前囟隆起,严重者伴随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或肝肾功能异常。 -
急救与治疗
立即停止摄入并催吐,医院会通过洗胃、导泻清除毒物,辅以脱水剂(如甘露醇)降颅压,抗生素控制皮肤感染。维生素C和B族可辅助代谢,但需严格遵医嘱。 -
预防关键
避免食用鱼肝及动物肝脏,尤其鲨鱼、鳕鱼等高风险品种;鱼肝油服用需按剂量。处理鱼类时彻底去除内脏,烹饪时确保肝脏不混入菜肴。
提示:若误食后出现头晕、皮肤脱皮等症状,请立即就医。日常饮食中,鱼类肌肉安全,但肝脏风险极高,切勿为“偏方”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