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又称房室交界性早搏,其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 生理性因素
- 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压力过大、情绪激动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增加心脏的电活动,引发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例如,长期处于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人群,容易出现此类早搏。
- 生活习惯:过度劳累、睡眠不足、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也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节律,导致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比如,经常熬夜且大量饮用咖啡的人,其发生早搏的概率会相对较高。
- 病理性因素
- 心脏疾病:冠心病、心肌病、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可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进而引发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以冠心病为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细胞的兴奋性和传导性发生改变,容易出现早搏。
- 全身性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酸碱平衡失调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诱发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机体新陈代谢,使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出现心律失常。
-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洋地黄类药物、奎尼丁、普鲁卡因胺、β - 受体阻滞剂等,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心脏的电生理特性,导致房室交接区性期前收缩。比如,洋地黄类药物使用过量时,会抑制心肌细胞膜上的钠 - 钾 - ATP 酶,使细胞内钾离子减少,心肌细胞兴奋性增高,从而引发早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