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毒特征
诺沃克类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直径约25-32纳米,无包膜,呈圆形,对酸、乙醚和热有较强抵抗力(60℃加热30分钟无法完全灭活)。主要感染人类和猩猩,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或气溶胶扩散。
2.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2-72小时,典型症状包括:
- 呕吐(儿童更常见)
- 腹泻(成人多见,黄色稀水便,无脓血)
- 伴随低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
病程通常为2-3天,可自愈,但需警惕脱水风险。
3. 传播途径
- 粪-口传播:接触感染者排泄物或呕吐物污染的食物、水源。
- 气溶胶传播:吸入呕吐物产生的含病毒气溶胶。
- 间接接触:触摸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后未洗手进食。
4. 预防与治疗
- 预防:勤洗手、饮食卫生(食物彻底煮熟)、避免接触感染者。
- 治疗:以补液和对症治疗为主,如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中医疗法可辅助缓解症状(如藿香正气散、保和丸等)。
提示:诺沃克类病毒全年可发,秋冬季高发,人群普遍易感,需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若出现症状加重(如持续呕吐、血便、意识模糊),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