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如果不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这些后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肠缺血和坏死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会导致肠道血液供应中断,引起肠缺血。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肠道组织会逐渐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最终导致肠坏死。这种坏死可能从十二指肠开始,逐渐扩展至小肠和结肠,病死率极高。文献指出,当肠系膜血流量减少到75%时,小肠在12小时内可不受损伤,但若完全闭塞,则6小时内即可出现不可逆损伤。 -
急性肠梗阻
血栓阻塞肠系膜上动脉后,可导致肠道管腔狭窄或闭塞,引发急性肠梗阻。患者会出现剧烈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无法排便或排气。 -
感染和败血症
肠坏死后,肠道屏障功能受损,细菌容易进入血液,引发感染性休克或败血症。这种情况会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一步加重病情。 -
急性腹膜炎
肠坏死伴随肠道内容物渗出,可引起急性腹膜炎。患者表现为剧烈腹痛、腹胀、发热、白细胞升高,严重时需要紧急手术治疗。 -
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
慢性肠缺血会导致慢性腹泻,粪便量多且呈泡沫状,伴随大量脂肪丢失。长期缺血还会导致患者体重迅速下降,出现营养不良。 -
多器官功能衰竭
由于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引起的严重缺血和坏死,可能进一步导致全身循环障碍、心肺功能衰竭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
死亡风险极高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的预后通常较差,尤其是当病情进展到肠坏死阶段时,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即使部分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得以存活,也可能因并发症(如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再次面临生命危险。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急症,一旦发现应立即采取抗凝、溶栓或手术等治疗措施,以避免上述严重后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