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青铜综合征是一种新生儿光疗期间出现的罕见并发症,主要表现为皮肤、尿液等呈现青铜色改变。以下是综合信息的整理:
一、基本定义
- 核心特征:因光疗导致体内胆红素光氧化物排泄受阻,引发皮肤、尿液呈青铜色或灰棕色。
- 关联疾病:常见于高胆红素血症(黄疸)患儿接受光疗后,尤其合并胆汁淤积或肝脏损伤时。
二、主要病因
- 直接胆红素增高:光疗使胆红素转化为光氧化物,若排泄受阻(如胆汁淤积),则色素滞留。
- 肝脏功能异常:肝胆系统发育不全或损伤(如早产儿、药物损伤),无法有效代谢光氧化物。
- 遗传代谢缺陷:部分先天性代谢疾病影响胆红素代谢途径,增加发病风险。
三、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全身皮肤、尿液、泪液呈青铜色或灰棕色,可伴溶血现象。
- 无神经系统影响:青铜色改变本身不损伤脑部,但需警惕原发黄疸的并发症(如核黄疸)。
四、诊断与鉴别
- 诊断依据:
- 光疗史结合皮肤、尿液颜色改变。
- 实验室检查:尿胆原增高,血清直接胆红素及肝功能指标异常。
- 鉴别重点:需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皮肤色素沉着或肝胆疾病。
五、治疗与预后
- 关键措施:立即停止光疗,皮肤及尿液颜色通常1-3周内逐渐消退。
- 辅助治疗:若存在肝胆损伤,需保肝利胆药物支持。
- 预后:及时干预后无后遗症,但消退时间因个体差异可能较长。
六、高危人群
- 早产儿:肝胆功能发育不成熟,光疗后代谢能力不足。
- 合并肝脏疾病者:如先天性胆道闭锁、肝炎等。
附:历史背景
1972年由Kopeman首次报道,病例为早产儿光疗后出现皮肤及体液青铜色改变。
(注:本文内容整合自多篇文献,具体诊疗需结合临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