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胶性肠病(Gluten-sensitive enteropathy),也被称为乳糜泻或非热带性脂肪泻,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与特定的食物成分——麦胶(gluten)密切相关。这种疾病主要影响小肠,导致营养物质的吸收不良,并且在去除饮食中的麦胶后,症状通常会得到改善。以下是对麦胶性肠病病因的详细探讨:
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在麦胶性肠病的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表明,患有该病的人群中有较高的比例携带特定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型,尤其是HLA-DQ2和HLA-DQ8 。这些基因参与了免疫系统对抗外来抗原的过程,使得个体对麦胶蛋白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尽管并非所有携带这些基因的人都会发展成麦胶性肠病,但它们大大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免疫机制
麦胶性肠病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将麦胶蛋白识别为有害物质,并对其发起攻击。这一过程涉及复杂的免疫反应,包括T淋巴细胞的激活以及抗体的生成。当患者摄入含有麦胶的食物时,麦胶蛋白被分解为更小的肽段,其中一些肽段能够穿过受损的小肠壁进入血液循环,并在那里引发免疫反应 。麦胶蛋白还会影响肠上皮细胞的功能,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减弱,从而进一步加剧炎症反应 。
麦胶的作用
麦胶是存在于小麦、大麦、黑麦等谷物中的一类蛋白质复合体。它由两种主要成分组成:麦醇溶蛋白(gliadin)和麦谷蛋白(glutenin)。麦醇溶蛋白被认为是引起乳糜泻的主要致病因子,因为它包含大量的谷氨酰胺和脯氨酸,这些氨基酸使得麦醇溶蛋白难以被人体内的消化酶完全降解 。未完全降解的麦醇溶蛋白片段能够刺激免疫系统,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易感基因型的个体来说,这可能导致严重的肠道损伤和其他全身性的症状 。
环境因素
除了遗传和免疫因素外,环境因素也在麦胶性肠病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早期引入固体食物的时间点可能影响疾病的触发 。胃肠道感染、肠道菌群的变化、药物使用、手术等都可能是诱发因素 。有研究指出,婴幼儿时期的感染可能会增加患此病的风险 。
其他潜在因素
还有一些其他因素被认为可能与麦胶性肠病有关,如压力、怀孕或其他重大生活事件,虽然这些因素的确切作用尚未完全明了 。一些人认为生活环境也可能影响疾病的发生,比如生活在卫生条件较差环境中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受到麦胶性肠病的影响 。
总结来说,麦胶性肠病是由遗传易感性和外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就是麦胶的摄入。了解这些病因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该疾病,尤其是在高风险人群中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已经被诊断出患有麦胶性肠病的人来说,遵循严格的无麸质饮食是控制病情和防止并发症的关键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