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定义与病因
- 疾病特征:主要表现为胃或十二指肠黏膜的慢性溃疡,具有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的特点。
- 常见病因:
-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主要致病因素,通过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炎症。
- 激素变化:妊娠期胃酸分泌减少,但孕晚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加重症状。
- 其他诱因:长期精神紧张、饮食不当、药物刺激(如非甾体抗炎药)等。
2. 典型症状
- 上腹部疼痛:多为隐痛、钝痛或烧灼感,可能放射至背部,空腹或夜间加重。
- 消化系统症状:反酸、嗳气、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黑便或呕血(提示出血)。
- 妊娠相关混淆:孕早期症状易与妊娠反应混淆,需结合病史鉴别。
3. 并发症风险
- 消化道出血:溃疡侵蚀血管可导致黑便、呕血,严重时危及母婴安全。
- 穿孔:突发剧烈腹痛,可能引发腹膜炎,需紧急手术。
- 幽门梗阻:呕吐频繁,呕吐物含宿食,需通过手术解除梗阻。
4. 诊断方法
- 内镜检查:直接观察溃疡形态,是确诊的金标准,但需权衡妊娠风险。
- 实验室检测:包括Hp呼气试验、粪便隐血试验等。
- 影像学辅助:B超或X线钡餐可间接判断溃疡情况。
5. 治疗原则
- 药物治疗:
- 抗酸药(如氢氧化铝):中和胃酸,缓解疼痛,妊娠中晚期相对安全。
- 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根除Hp感染,需产后使用以避免胎儿影响。
- 手术治疗:仅用于严重并发症(如大出血、穿孔),如胃大部切除术或穿孔缝合术。
- 日常管理:规律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调整生活方式。
6. 预后与注意事项
- 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痊愈,预后良好。
- 风险提示:未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需密切监测症状变化并及时就医。
若孕妇出现规律性上腹痛、呕血或黑便,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