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先天性心血管疾病(ECCD)是胎儿期心脏发育异常导致的出生即存在的结构性心脏病变,在老年阶段持续或显现症状的疾病。其特点及表现如下:
一、疾病定义与病因
- 定义:由于胎儿期心脏发育缺陷或部分发育停顿,导致出生时即存在心血管结构异常,老年期可能因代偿能力下降而症状加重或显现。
- 病因:胚胎期心脏发育异常,可能与遗传、母体感染、药物暴露等因素相关,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
二、常见类型
- 房间隔缺损(ASD):最常见类型,表现为左右心房之间异常通道,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呼吸困难。
- 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二叶瓣):主动脉瓣结构异常导致血流受阻,易引发胸痛、晕厥。
- 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与肺动脉间通道未闭合,加重心脏负担,可出现心悸、乏力。
- 其他类型: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等相对少见,但病情较重时需外科干预。
三、典型症状
- 循环系统症状:心悸、胸痛(常放射至背部或左肩)、活动后胸闷憋气,休息可缓解。
- 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运动后加重)、咳嗽,严重时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窒息感。
- 全身症状:疲劳、乏力、头晕甚至晕厥(与脑供血不足相关),部分患者出现口唇或肢端紫绀。
四、诊断与治疗
- 诊断:需结合心电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等,胸部平片可辅助观察心脏结构。
- 治疗:
- 手术:房间隔缺损等可通过微创介入封堵术治疗;复杂畸形需开胸手术修复。
- 药物:晚期患者以改善心功能、控制肺动脉高压等对症治疗为主,如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五、疾病特点
- 隐匿性:部分患者幼年无症状,老年期因心脏代偿能力下降或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才显现症状。
- 进展性:未经治疗的缺损可能随年龄增长导致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该病需早期筛查(尤其有家族史者),结合个体情况选择手术或药物管理,以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