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素能依赖性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ADTdpVT)是一种与遗传性离子通道异常相关的恶性心律失常疾病,属于长QT综合征(LQTS)的特殊类型。以下是其核心特征:
1. 疾病定义
由多基因突变引起的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导致心肌复极过程紊乱,表现为心电图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反复发作,可引发晕厥或猝死。
2. 发病机制
- 交感神经激活:情绪激动、运动等交感神经兴奋状态会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如肾上腺素),加剧心肌细胞钙离子内流,诱发复极异常。
- 基因缺陷:涉及KCNQ1、KCNH2等基因突变,导致钾离子通道功能障碍,影响心肌细胞电稳定性。
3.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突发心悸、头晕、晕厥,严重时心脏骤停或猝死。
- 伴随体征:部分患者伴有先天性耳聋(如Jervell-Lange-Nielsen综合征)或家族性猝死史。
4. 疾病分型
- Jervell-Lange-Nielsen综合征(JLNS):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伴先天性耳聋和Q-T间期延长。
- Romano-Ward综合征(RWS):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无耳聋表现,但存在严重心律失常风险。
5. 诊断方法
- 心电图检查:Q-T间期延长(男性≥470ms,女性≥480ms),T波形态异常,TDP特征性扭转波形。
- 基因检测:明确KCNQ1、KCNH2等相关基因突变。
- 激发试验:运动或药物(如肾上腺素)诱发试验辅助诊断。
6. 治疗方案
- 药物控制:首选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降低交感神经活性。
- 器械治疗: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ICD)预防猝死。
- 手术干预:左侧心脏交感神经切除术(LCSD)减少心律失常发作。
- 诱因管理:纠正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镁),避免使用延长Q-T间期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抗抑郁药)。
7. 预后与预防
-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剧烈运动、情绪波动等交感神经激活因素。
- 遗传咨询:建议有家族史的患者及亲属进行基因筛查和产前诊断。
该病需长期随访,通过综合治疗可显著降低猝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