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脑梗死性痴呆(multi-infarct dementia, MID)是血管性痴呆最常见的类型,由反复发作的脑梗死引起脑组织缺血性损伤,导致认知功能呈阶梯式衰退的综合征。
核心特征
- 病因机制
主要与脑血管病变有关,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狭窄或斑块脱落引发反复脑梗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等是重要危险因素。 - 典型症状
- 认知障碍:近记忆力减退、计算力下降、执行功能受损(如计划和组织能力减弱)。
- 情绪行为异常:表情淡漠、焦虑、抑郁,后期可能出现精神行为异常。
- 神经功能缺损:偏瘫、语言障碍、尿便失禁等局灶性神经体征。
- 病程特点
病情呈阶梯式加重,分为平台期、波动期和下滑期,智能损害与梗死部位及体积相关。
诊断与治疗
- 诊断依据
- 影像学检查(CT/MRI):显示多发脑梗死灶及脑萎缩、白质疏松等表现。
- 神经心理学评估:结合病史及认知功能测试。
- 治疗原则
- 病因控制: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调控血压/血糖/血脂。
- 认知改善:使用脑代谢激活剂(如双氢麦角碱)及对症药物(抗抑郁药曲舍林)。
- 康复干预:通过认知训练、生活能力锻炼延缓功能衰退。
预后与管理
虽无法逆转认知衰退,但早期干预可延缓进展,需长期管理基础疾病及预防新发梗死。并发症包括抑郁症、癫痫及生活自理能力丧失,需加强护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