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著是一种中医病名,主要指肝脏气血郁滞、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以下从定义、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为您详细解答:
1. 定义
肝著,又称肝着或肝胀,是一种因肝热病、肝瘟等疾病迁延不愈,导致肝脏气血郁滞而形成的内科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右胁痛、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等,与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肝炎(包括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较为相似。
2. 病因
肝著的病因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 湿热疫毒:如急性肝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导致病情迁延。
- 情绪因素:急躁易怒、情绪波动等可损伤肝脏功能。
- 劳累过度:长期劳累或生活不规律耗伤气血,导致肝脏虚弱。
- 现代医学相关病因:病毒感染(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等。
3. 症状
肝著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典型症状包括:
- 右胁或剑突下胀痛或刺痛:常欲以手揉按,疼痛可因按捺或捶击而稍缓解。
- 肝功能异常:如乏力、食欲不振、嗳气、腹胀、便溏等。
- 肝脏肿大:质地可能偏软或稍硬,伴有压痛。
- 其他表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度黄疸、蜘蛛痣或肝掌。
4. 诊断
肝著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并结合实验室检查:
- 病史:通常有肝热病或急性肝炎病史,病程超过6个月。
- 症状:如右胁痛、食欲不振、乏力等。
- 体征:肝脏肿大、质软或稍硬,伴有压痛。
-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指标异常,部分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化验中发现异常。
5. 治疗
肝著的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中医和西医两种主要方式:
(1)中医治疗
- 内治:以疏肝降气、活血通阳为主,常用方剂如旋覆代赭汤加减,药物包括旋覆花、葱白、茜草、制香附等。根据具体症状可加减活血化瘀药物。
- 外治:通过针灸治疗,选取肝俞、膻中、太冲、内关等穴位行气活血。
(2)西医治疗
- 病因治疗:根据具体病因(如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采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保肝药物或手术治疗(如肝移植)。
- 支持治疗:改善生活习惯,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减少肝脏负担。
6. 注意事项
- 早期干预:如出现肝功能异常或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 定期检查:慢性肝炎患者需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监测病情变化。
-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戒烟限酒,饮食清淡。
总结
肝著是一种与肝脏功能失调相关的中医病名,其病因复杂,症状多样。通过中医和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肝功能。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肝著,建议尽快咨询专业医生,明确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