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预激综合征的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诱因,具体如下:
一、主要病因
-
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
- 胎儿期心脏传导系统发育异常导致房室旁路形成,这是最常见的病因。异常旁路绕过正常房室传导系统,使电信号提前激动心室。
- 部分患儿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如三尖瓣下移畸形、室间隔缺损、大血管转位等。
-
遗传因素
- 约5%患儿有家族史,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相关。
- PRKAG2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家族性预激综合征合并心肌肥厚。
-
器质性心脏病
- 心肌病、心肌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等疾病可能破坏心脏传导系统功能。
二、诱发因素
-
感染
- 病毒性心肌炎(如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可损伤心脏传导系统。
-
电解质紊乱
- 低钾、低钙或低镁血症影响心脏电生理活动,加剧电信号传导异常。
-
生理及情绪应激
- 剧烈运动、情绪激动或过度疲劳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动过速。
-
药物影响
- 部分抗心律失常药物、抗生素可能干扰心脏传导功能。
补充说明
- 神经调节异常:自主神经系统失衡(如长期压力、交感神经兴奋)可能间接导致电生理紊乱。
- 生长发育因素:儿童心脏结构与功能随年龄变化,可能使潜在异常显露。
以上病因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需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及基因检测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