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预激综合征是一种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脏电信号传导路径的异常。以下是关于小儿预激综合征的详细解释:
病因
- 1.先天性发育异常:心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房室间存在异常的传导旁路,如Kent束、James束等,导致部分心室肌提前激动
- 2.后天性因素:某些疾病如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也可能引起预激综合征,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
- 3.代谢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也可能导致小儿预激综合征
临床表现
1.心悸:由于心脏电信号通过异常传导通路快速传播,导致心跳加速或不规则,患者会感到心跳明显加快或跳动不规律
2.心动过速:由于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窦房结冲动经附加通道下传,使部分心肌提前激动,形成折返激动,从而出现心动过速的现象
3.胸痛:可能是由于心律失常引起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致。当心率突然加快时,会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进而引发胸痛
4.呼吸困难:由于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排出量减少,导致肺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发生缺氧
5.晕厥:心动过速导致血压急剧下降,脑部供血不足,引起暂时性意识丧失
诊断
1.心电图:是诊断预激综合征的主要方法,典型表现为PR间期缩短(<0.12秒)、QRS波增宽(>0.11秒)、起始部有预激波(delta波)
2.电生理检查:可明确异常传导旁路的位置和性质,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治疗
1.一般治疗:无症状或偶尔发作心动过速且症状轻微的患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应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吸烟、饮酒等诱发因素
2.药物治疗:当心动过速发作时,可使用普罗帕酮、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终止发作
3.导管消融术:是根治预激综合征的有效方法。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流或冷冻能量送达异常传导旁路所在部位,破坏旁路组织,从而消除预激综合征
注意事项
- 定期复查:患儿在治疗过程中需定期复查,遵医嘱进行治疗,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食用高脂肪食物,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小儿预激综合征是一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的心脏传导系统异常疾病,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症状,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