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Automatic Atrial Tachycardia,简称AAT)是一种心律失常,主要表现为心房内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导致心房快速收缩。以下从定义、症状、原因、诊断及治疗五个方面为您详细介绍:
1. 定义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是指心房内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强度中度增高,触发机制引起的房性心动过速。它属于心律失常的一种,通常由心房肌的异常电活动引发。
2. 症状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症状因发作类型和持续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
- 急性发作:多见于成年人,伴随心肌病、肺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基础疾病,常由洋地黄过量、低钾血症、饮酒或缺氧等因素引发。症状包括头晕、心悸、胸闷等,且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
- 慢性发作:多见于婴幼儿,通常具有家族遗传性,症状较轻,表现为轻度胸闷、心悸等。若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可能出现低血压、晕厥甚至心力衰竭。
3. 原因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常见原因包括:
- 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梗死、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
- 代谢和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洋地黄中毒、大量饮酒等。
- 其他诱因:心肌缺血、慢性肺部疾病急性感染、心脏手术瘢痕等。
4. 诊断
诊断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通常需要通过以下方法:
- 心电图检查:可显示心房快速收缩的特征性波形。
- 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用于记录患者24小时内心律变化,有助于发现间歇性发作的房性心动过速。
5. 治疗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一般治疗:
- 药物治疗:
-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和洋地黄类药物可减慢心室率。
- 胺碘酮可用于转复房性心动过速为窦性心律。
- 手术治疗:
- 射频消融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通过射频电流破坏异常电活动的病灶区域,成功率较高(70%~90%),但可能引发窦房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 直流电复律:适用于房性心动过速持续时间较长、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如低血压、晕厥)的患者。
- 一般治疗:
-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情绪稳定。
- 避免诱因:如避免饮酒、控制代谢紊乱(如低钾血症)。
通过上述综合治疗,大多数患者能够有效控制症状并降低并发症风险。如需进一步了解或治疗,请及时咨询心血管内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