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传播途径
- 主要由进食含肉毒梭菌外毒素的食物引发,如罐头、腊肉、发酵豆制品(臭豆腐、豆瓣酱等)及发酵面制品。
- 肉毒梭菌广泛存在于动物肠道中,其芽孢在缺氧环境下可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通过污染食物传播。
2. 临床表现
- 潜伏期:多为2-36小时,最短仅2-6小时,长者可达10天。
- 典型症状:
- 神经系统症状:起病急骤,以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眼肌及咽肌瘫痪为主。
- 全身症状: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出现便秘、腹胀,但腹痛、腹泻少见。
- 严重性:若未及时救治,病死率较高(30%-60%),婴儿及重症患者可能因呼吸衰竭猝死。
3. 治疗与预防
- 治疗:
- 清除毒素:尽早用碱性溶液(如5%碳酸氢钠)洗胃或灌肠。
- 抗毒素治疗:早期注射多价抗毒血清(A、B、E型)。
- 支持治疗:包括吸氧、气管切开、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 预防:
-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避免食用变质罐头、腊肉等高危食物。
- 婴儿避免食用蜂蜜等可能含肉毒梭菌的食物。
若出现疑似症状,需立即就医并报告卫生部门,以控制疫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