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原体特性
EHEC属于大肠杆菌的特定亚型,其中血清型O157:H7是最常见的致病菌株。该菌株具有黏附肠道上皮细胞并释放毒素的能力,可导致出血性肠炎及并发症。 -
传播途径
- 食源性传播:主要通过摄入被污染的动物源性食品(如牛肉、鸡肉、牛奶及奶制品)或受污染的蔬菜、水果、冷饮等引发感染。
- 水源污染:饮用未煮沸的受污染水源是重要感染途径。
- 接触传播:与带菌者或患病动物密切接触,或接触被污染的环境(如土壤、水源)后未彻底清洁手部。
-
易感人群与危险因素
人群普遍易感,但老人和儿童感染后症状更严重。夏季高温、食品卫生不良、免疫缺陷等因素会增加感染风险。 -
基因与致病机制
部分EHEC菌株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更强的黏附性和抗药性,例如O104:H4型菌株结合了两种不同大肠杆菌的基因,增强了致病性。其产生的毒素可破坏肠道细胞及肾脏功能,导致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预防建议:注意饮食卫生(如彻底加热食物、避免生食)、饮用安全水源、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