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肠弯曲菌肠炎是由空肠弯曲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属于人畜共患病,主要通过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以下为疾病特点的综合说明:
1. 病因与传播
- 病原体:空肠弯曲菌(严格微嗜氧的革兰氏阴性菌)。
- 传染源:动物(如家禽、家畜)是主要宿主,患者及带菌者也可成为传染源。
- 传播途径:食用未煮熟的肉类(尤其是禽类)、未经巴氏消毒的奶制品、被污染的水或生蔬菜等。
2.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发热(可达39℃以上)、腹痛(脐周或下腹部痉挛性疼痛)、腹泻(水样便→黏液脓血便)。
- 伴随症状:恶心、呕吐、头痛、肌肉或关节疼痛。
- 病程:潜伏期1-5天,症状通常持续3-7天,但严重者可能持续更久。
3. 并发症
- 常见并发症:脱水、电解质紊乱,少数患者可能并发反应性关节炎、吉兰-巴雷综合征或败血症。
4. 诊断与治疗
- 诊断: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如饮食暴露史)及实验室检查(粪便培养、血清学检测)。
- 治疗原则:
- 支持治疗: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衡。
- 抗生素:重症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如红霉素、阿奇霉素)。
5. 预防措施
- 饮食卫生:彻底煮熟肉类、避免饮用生水或未消毒乳制品。
- 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处理生熟食分开。
- 高危人群防护:5岁以下儿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需特别注意。
空肠弯曲菌肠炎多为自限性,但及时就医和规范治疗可降低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