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是一种严重且进展迅速的结核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以下是对该疾病的详细解析:
1. 定义与病因
小儿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是指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液循环播散到全身多个器官,造成多脏器损害的一种严重结核病。这种疾病常见于儿童,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病因主要是感染结核分枝杆菌,高危因素包括:
- 免疫力低下(如HIV感染、营养不良等)。
- 过敏体质。
- 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
2. 主要症状
该疾病的症状复杂多样,通常表现为急性感染的中毒症状以及多器官损害的体征,具体包括:
- 全身症状:
- 持续高热(>39℃),热型多为稽留热或弛张热。
- 精神萎靡、乏力、食欲不振。
- 盗汗、消瘦、全身不适。
- 呼吸系统症状:
- 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
-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咯血。
- 消化系统症状:
- 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
- 恶心、呕吐。
- 神经系统症状(若合并结核性脑膜炎):
- 头痛、喷射样呕吐、脑膜刺激征。
- 严重者可能出现嗜睡、惊厥、抽搐、昏迷。
3. 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
- 胸部X线片或CT可显示“三均匀”特征,即大小、密度、分布均匀的粟粒样结节影。
- 实验室检查:
- 结核分枝杆菌核酸检测阳性。
- 血常规和生化指标异常,如贫血、低蛋白血症等。
- 病史调查:
- 患儿母亲孕期是否有结核病史,或家庭中是否有结核病患者,是重要的诊断线索。
4. 治疗方法
小儿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的治疗需遵循“早期、规律、适量、全程、联合”的原则,主要措施包括:
- 抗结核药物治疗:
- 强化期(2个月):联合使用4种抗结核药物,如雷米封、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
- 巩固期(4个月):联合使用2种抗结核药物,如雷米封和利福平。
- 对症支持治疗:
- 针对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给予退热、氧疗等支持。
- 必要时补充营养、输血或使用激素治疗。
- 脏器保护:
- 针对多器官损害,需采取针对性治疗,如保护肝脏、肾脏等。
5. 预防与护理
- 预防:
- 定期进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PPD试验)筛查。
- 增强儿童免疫力,避免与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
- 护理:
- 确保患儿充分休息,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 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中断治疗。
小儿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是一种严重疾病,需尽早诊断和治疗。家长如发现孩子有类似症状,应尽快带其到正规医院就诊,以避免病情恶化。